首页 香格里拉注册介绍 产品中心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
  • 首页
  • 香格里拉注册介绍
  • 产品中心
  • 新闻资讯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产品中心

    你的位置:香格里拉注册 > 产品中心 > 王羲之花了14年写成的“草书教科书”,被联合国列为世界级珍宝,却让溥仪卖给了美国人

    王羲之花了14年写成的“草书教科书”,被联合国列为世界级珍宝,却让溥仪卖给了美国人

    发布日期:2024-10-14 16:36    点击次数:89

    在草书圈里,有一则令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。张丞相(即张商英,北宋人,宋哲宗时官至宰相)喜爱书写草书,却技艺不精。

    一日得佳句奋笔疾书,字迹潦草满纸。侄儿抄录时遇笔画怪异处询问,张丞相竟也辨认不出,还责骂侄儿不早问致其遗忘。这看似荒诞的情节,却也从侧面反映出草书那独特而神秘的魅力。

    图片

    草书以独特形态和韵味独树一帜,特点丰富。它笔画省略、结构简便,以点画代偏旁,符号化特征高,笔划与字间相互连带呼应,便于快捷书写及表达情感。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,早期为隶草,汉魏时章草盛行,波挑鲜明,字字独立。后章草进一步 “草化” 成今草,魏晋后盛行,唐代发展为狂草。草书在历史演变中承载智慧,各阶段有独特风貌与价值。其中王羲之《十七帖》为翘楚,是经典之作,曾是唐太宗珍藏的佳帖之一。

    图片

    《十七帖》之名,因卷首 “十七” 二字而得。虽看似易生误解,实则蕴含深意。它并非十七个单帖的组合,而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二十九封信札的总汇刻帖。这种以数字或简洁标识命名的方式,在古代文化中颇为常见,如《诗经》的篇章命名。它不仅方便了后人的识别记忆,更反映出当时的文化习惯与审美观念,彰显着王羲之书法创作的随性自然,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纯粹热爱。

    图片

    此帖书写时间跨度长达十四年,从永和三年至升平五年(公元 347 - 361 年),期间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悄然演变,笔法愈发成熟,结体更为稳健,章法愈发生动自然。全帖共 134 行,1166 字,篇幅较长,内容丰富,涵盖生活万象,有对亲友的思念,如《积雪凝寒帖》;有对奇闻轶事的讨问,如《盐井帖》,每一封札都承载着独特的价值与意义,成为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。

    图片

    其传世拓本琳琅满目,明邢侗藏本、文徵明朱释本、吴宽本、姜宸英藏本等皆闻名遐迩。唐摹馆本更是其中翘楚,摹勒充作馆中副本,卷首有 “敕” 字及解无畏、褚遂良勒定等标识,后有 “僧权” 二字押署,具有极高的可信度。此外,缺十七行本、唐贺知章临本、宋人临本等也各具特色。在众多版本中,安思远藏本传承有序,原为赵孟頫旧藏,文徵明考订为宋拓并作朱砂小楷释文及跋,备受关注。

    图片

    在草书史上,《十七帖》的地位举足轻重,堪称草书领域的《集王圣教序》,是当之无愧的草书教科书。它以中正平和的内在气质著称,“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”,无丝毫狂怪之气,却又变化万千。其艺术魅力在于既能让学习者感受其高远境界,又能在继承中充分发挥个性。后世草书中的技法与变化方法,皆能在其中找到源头。唐宋以来,它一直是草书学习的无上范本,被尊为 “书中龙象”,如一座丰碑屹立不倒,承载着中国草书艺术的深厚底蕴与辉煌历史。

    图片

    《十七帖》的艺术价值还体现在其独特的草书特点上。草书作为汉字的独特字体,以笔画省略、结构简便为特色,以点画代偏旁,符号化特征显著。笔划间相互连带呼应,便于快捷书写,更能抒发书者情感。《十七帖》完美诠释了草书的这些特点,笔意连绵,气势超绝,字体大小、轻重、浓淡、干湿恰到好处,既有大气磅礴之势,又具细腻精致之美,还蕴含着对友人的思念、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悟等深厚文化内涵。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《十七帖》传世仅为刻本,无墨迹本,这对初学者是个挑战。正如启功先生所言,临摹刻本需有 “透过刀痕见笔痕” 的能力,否则易走弯路。但即便如此,它依然是草书学习者的最佳法帖之一,因其附有译文,为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